当发达国家普遍出现“逆城市化”时,一部分先知先觉的郑州购房者,开始向喧嚣的都市告别,远离日益严重的“城市病”。事实上,随着城市框架拉大和交通网络的日趋发达,在城市糟糕的生态指数面前,“郊区置业”成了一个不可忽视的力量。而沿黄生态公园的规划和近郊大盘如清华•忆江南的崛起,则为“出城”提供了最佳选择。
城市环境日益恶化,使宜居健康等环境条件成郊区置业首要因素
热岛效应
夏天郊区比市区凉爽
虽然节气已过立秋,天气也日渐转凉,但刚刚过去的炎热夏季依然让人心有余悸。这个夏天,郑州多日最高气温在40℃左右徘徊,地面温度则更高,郑州城变成不折不扣的“火炉”。
“从大石桥售楼部到项目所在地,车外温度能差5℃。”郑州清华园房地产副总经理师凯伦告诉记者,据他多次的监测,发现从地处市中心的大石桥,到地处北四环的清华•忆江南,市区和郊区的温差非常明显。
这种现象被称作“城市热岛效应”,由于城市人口集中,工业发达,交通拥堵,大气污染严重,且城市中的建筑大多由钢筋和混凝土建成,它的热传导率和热容量都很高,加上建筑物本身对风的阻挡或减弱作用,可使城市年平均气温比郊区高2℃。
百度百科资料显示,一年四季都可能出现城市热岛效应。但是,对居民生活和消费构成影响的主要是夏季高温天气下的热岛效应。
有关研究表明,高温容易导致人出现烦躁、中暑、精神紊乱等症状;气温持续高于34℃,还可导致一系列疾病,特别是心脏、脑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上升,死亡率明显增加。此外,气温升高还会加快光化学反应速度,使近地面大气中臭氧浓度增加,影响人体健康。
郊区置业
到清华•忆江南“避暑”
“对于购房者来说,既然是出城购房,必然要考虑自然环境、景观规划的优越性,至于教育、医疗等配套项目,短期内不考虑也无所谓。想购置第二居所的,还要考虑户型结构、房间面积等方面的因素。”在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李晓峰看来,郊区置业能够兴起,自然环境确实是不可忽视的一大因素。
“六月深山处,清风凉袭衣。”炎热的夏天,森林才是最好的气温调节器。相比于城市高楼林立,郊区地势开阔,再加上水系纵横,自然植被覆盖率高,炎热的夏季,郊区确实比市区凉爽了不少。
据统计,一亩树林每天可以吸收67公斤二氧化碳,释放49公斤鲜氧,吸附164公斤灰尘,而清华•忆江南后山拥有上千亩的自然山林,使其成为上佳的“避暑胜地”。据师凯伦透露,在过去的这个夏天,清华•忆江南的到访量明显增加,成交量也较往常高出不少。另外,项目里的江南春温泉酒店也是异常火爆,入住率非常高。
清华•忆江南能够成为郑州人郊区置业的首选,与其自然优势分不开。师凯伦介绍说,清华•忆江南不但设置了大型湿地公园,并斥巨资维护园区内稀缺的大面积水域。同时投入重金移植名贵树种银杏、香樟和广玉兰等,项目北边是多个主题旅游公园,能够为项目提供优越的生态资源支持。
黄河滨河公园
游闲就在家门口
提到郑州的生态资源,黄河不能绕过。日前,郑州市政府黄河滨河公园总体规划方案出台,提出郑州沿黄1164.16平方公里要着力打造“一核、两带、三心、四组团”,在郑州都市区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。
黄河郑州段总长约150公里,沿岸风光秀美,生态资源得天独厚,历史文化厚重。据了解,规划中的郑州黄河滨河公园东起雁鸣湖景区,西抵河洛景区,南到连霍高速,北至黄河中心行政区界,涉及巩义市、荥阳市、惠济区、金水区、中牟县等,总面积1164.16平方公里。
有业内专家表示,通过滨河公园的规划和建设,沿黄区域尤其是与郑州市区紧密连接的北区将成为郑州市的“后花园”,将为市民提供休闲旅游的新去处,成为改善郑州市民居住环境的生态支撑。
作为郊区置业的代表性楼盘,清华•忆江南恰好处于黄河滨河公园的核心位置。据师凯伦介绍,从清华•忆江南所在的位置向东向西延伸,除了湿地、林地、港汊和湖泊等自然资源,还分布着大量古文化、古作坊、古战场、古城遗址等,拥有多个国家级和省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,“沿黄生态公园规划出台,将让清华•忆江南的住户真正实现‘游闲就在家门口’”。
清华•忆江南
态宜居示范区
“资料显示,要将郑州黄河滨河公园建设成为生态、文化、旅游、会展、休闲度假等产业聚集地,与以和谐社会为核心的‘文化、生态、低碳、宜居、科技’具有持续发展动力的功能组团。”师凯伦告诉记者,黄河滨河公园规划的出台,其中关于该区域生态宜居等功能的规划引起了他们的注意,“我们项目规划有27000平方米江南春温泉、清华•澎湖湾、中原第一影视城等休闲项目,这跟我们的项目定位很契合。”
这也是该区域发展的一贯定位。2011年初,中原经济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,针对沿黄区域的开发,《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(试行)》和《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》中多次提出要“构建沿黄生态涵养带”、“重点建设沿黄风情文化产业带”、“积极发展黄河文化生态游”。
“对于郑州人来说,黄河滨河公园的最大意义在于使这里成为一个巨大的生态宜居、宜游、宜业的主要城市功能区,将改变郑州人的居住理念,引导大家追求自然的生活模式。”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刘社说。
应该说,生态宜居社区的探索早已开始。以该区域最早的项目清华•忆江南为例,作为江南园林式原生态大型湿地公园,背靠万亩自然山林,紧邻500亩伴山湖,与万亩黄河湿地相连,周围遍布历史、人文、自然景观,并且充分利用天然地貌,依山就势,将人类社区与自然山水巧妙地融合在一起,成为中原生态宜居社区的典范。
河南商报记者 朱希苑/文 陈亮/图
转载自2012年8月16日河南商报C06版